巴中:最偏远的8户“吊脚户”告别小水电

2018-12-17 16:29:0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高启龙

□本报记者史晓露
  12月13日,巴中市南江县柳湾乡田坪村4社,村民彭才章打开家里的猪草机,随着机器阵阵轰鸣,青饲料被切碎。“终于可以用上猪草机了,以后养猪更方便。”彭才章说,长期以来,村里都是小水电供电,制约了生活和产业发展。
  随着全村电网工程改造结束,近日,全村居住最偏远的8户“吊脚户”终于告别了20余年小水电供电历史,用上了稳定的国网电。
  海拔1400米的田坪村是当地有名的“三无村”——无支撑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像样道路。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村时,村里4个社中就有3个不通公路。
  从2014年开始,当地通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大力脱贫攻坚,不仅修通了村社道路,而且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人畜饮水等项目,村里种植了238亩猕猴桃,120余亩天麻、附子、重楼等中药材,并发展起了南江黄羊、高山土鸡、黑猪等养殖业。“家家户户有了电器,用电需求大,大功率的打米机、猪草机根本带不动,只有晚上12点后才能用。”彭才章说,“一遇到吹风打雷下雨,树枝被挂到电线上,就会短路停电。”
  “全村的猕猴桃、中药材基地、养殖业全都在山上,饲料加工、照明、通风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用电,为了产业发展,山上也得尽快通电。”田坪村党支部书记石光华说。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田坪村在内的南江县32个乡镇、234个村(社区)都是由小水电企业供电。“小水电建设标准低,基本采用小方杆、木电杆和裸线输电,因为使用时间长和技术条件限制,部分设备、线路老化,低电压问题普遍存在。”国网巴中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9月,国网南江县供电公司的三支施工队便进驻田坪村开始向山上搬运器材、架设线路。由于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几乎所有材料要靠肩挑背磨。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重达1200公斤的水泥电线杆只能靠绞磨机用钢丝绳牵引着在狭窄的山路上一点点挪动。“一根电线杆,从山脚运到山顶要用两天时间。”施工队员陈晓说。
  “脱贫攻坚不落下一人一户,我们的电网建设也不能落下任何一户。”国网巴中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南江县已同步对其他偏远山区的聚居点84个2950户、分散安置新建房1029户同步完成了电网改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