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频道 白川东 施皓文
“快来登高哦,我们在南龛坡上等你!”2月16日,恰逢农历正月十六,巴中老城居民何永早早的起床,将头一晚上备好的卤菜、零食、开水等放进背包,电话邀约亲朋好友一起参与一年一度的登高活动。
正月十六登高,对于巴中市民来说,已是一项沿袭千年的传统民俗。每年这天,巴城万人空巷,市民都会自发组织,登上附近的山头景区,然后在头上插一支柏桠,祈福全年平安健康。
相比以往“登高节”的火爆劲,今年巴中的登高节则更加有序和多元。正月十六一早,巴城及周边的几座“热门山峰景区”就已部署了公安民警、街道社区、消防及志愿者等值勤值守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和应急安全保障工作。同时,除了线下登山,巴中还开启了线上“云登高”活动,通过“引体向上”小程序与微信运动步数结合,每天步数超过4000步,就可以打卡一条登山线路。
作为巴中地域性的节日,正月十六登高节的由来甚多,有劝农说、缅怀章怀太子李贤说、游百病说、望红军说等,但“纪念唐太子李贤”(史料记载,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八月,武则天贬章怀太子李贤为庶人,流放至巴中,太子年年正月十六都要登山远眺长安,祈望早日回到亲人身边。百姓感念太子重农垦、恤民情,遂自发尾随陪行登山。李贤死后,百姓一直传承正月十六登高这一习俗。)和“游百病”(据清代道光十三年朱锡谷纂修的《巴州志·风俗》记载:“走百病又叫游百病,早在元、明已有此习,如明代齐鲁人多以正月十六游寺院,谓之走百病。古巴州农历正月十六登高南龛走百病。”)最为主流,流传也最广。
上午10点,记者在巴中市南龛山、望王山山脚下看到,络绎不绝的人群,携老扶幼,在谈笑风生中,有条不紊的向山顶攀登。途中不少市民的头上已插上了象征祛除百病的柏桠,一些老人还提着水壶,结对前往南龛山半山腰光佛寺旁的天然水井旁取水祈福。
“治安、疫情防控什么的,都很到位”,21岁的大学生彭燕和母亲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南龛山,今年登高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打挤,上山的每一个人都需佩戴口罩,而且是经过绿码验证过的,感觉很安全。
跟随登山大部队的脚步,记者看到,大家最终在各个山头的最高处放缓了脚步,开始自由活动。大家或在山头的空旷草坪上,或在风景宜人的树荫下,铺上熟料垫或报纸,放上提早准备好的水果零食等,开始谈天说地,畅聊家常,
“正月登高节,这也算是大家在新年里的最后一次大团聚吧!”巴中市民何女士感概,在巴中,过完正月十六,就意味着新年真正结束了,接下来,该出门务工的就要收拾行囊外出务工,该读书的就要去读书了,亲戚朋友也都各自去忙自己的前程事业了。“再一次这样大规模的聚在一起,可能只有明年春节了”。
据巴中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因疫情防控,今年的登高节活动主要集中在线上举行,待疫情放开后,线下的登高节活动将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