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观察 谭裕骑
人物名片
南庆贺,女,2015年考入巴中市人民检察院,现任巴中市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她参与编撰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系列法治产品和参与成立的未检办案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深受群众好评。参与创作的微电影《心语风铃》、专题片《同一片蓝天》、音乐剧《谢谢你》等作品,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问题,获得强烈反响。在宣讲《小公民,大责任》培养未成年人爱国爱党意识中,获得全市优秀法治课件竞赛一等奖。
2015年,南庆贺考入巴中市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她接触到了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每当看到那些涉案孩子稚嫩的脸庞和家长焦虑、无奈的眼神,就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2018年,巴中市检察院组建“心语姐姐”团队,南庆贺也是其中一员。“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我们不能只把案件办理了就完事,法律也要宽严相济,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引导未成年人,让他们走上正道。”南庆贺说,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个匠心工程,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不仅需要专业的法律素养,更要将法、理、情融入办案的过程中,让每个案件涉及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截至目前,巴中市检察机关已通过“心语姐姐”开展不捕帮教153人,社会调查341人,提供法律援助291人次,为168名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助力9人顺利考上大学。
用爱救助,她是孩子们的“守护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仅要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同样也不能忽视。”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以来,南庆贺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为20余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司法救助、协助转学等综合司法保护服务,多次与司法、民政、妇联等部门进行沟通,为困难儿童提供关爱救助。
2020年3月,17岁的小乔(化名)因父亲被他人故意伤害致死。因加害人财产有限,一直未能履行赔偿,导致小乔的家庭生活和自身学习难以维持,因而提交了司法救助申请。
当年4月1日,巴中市检察院就该案举行公开听证会。听证会特别邀请到巴中市民政局、市妇联的工作人员到场宣讲救助政策,告知社会救济路径和产业帮扶政策。经听证员集体评议后,检察院为小乔一家争取4万元司法救助金。
“为了孩子们,必须全社会携起手来,希望能通过我们检察院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部门了解到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的情况,实施救助,全方位守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南庆贺说。
用心关爱,做孩子们“心灵港湾”
“巴中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许多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关爱。”南庆贺作为“心语姐姐”团队里的一员,她也常到学校、社区开展法治宣讲,陪孩子们玩耍,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南庆贺回忆,2020年儿童节的早晨,自己像往常一样穿上制服,带上笔记本、书签等法治小礼物,来到平昌县坦溪镇孤山村小学开展法治宣讲。学校全部学生加起来不到20人,都是村里的留守孩子。
宣讲课上,南庆贺提了一个问题:“还记得你们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吗?”话音刚落,七八只小手踊跃地举了起来。最前排的一个小男孩眉飞色舞地回答:“我最开心的事是和爸爸妈妈做游戏,一起陪我耍……”说着说着响亮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小脸蛋上的自豪也突然消散,然后低下头:“可我爸妈经常不在家,我想每天和他们在一起……”
听到这里,一起举手的几个孩子也放了下去,整个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原想活跃氛围,这一问却触及了孩子们的心事。“我当时即心疼又无奈,内心五味杂陈,刹那间眼眶都湿润了。”南庆贺说,可以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多么希望大人的陪伴,这也让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也许我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南庆贺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工作前进的动力。她参与创作的微电影《心语风铃》、专题片《同一片蓝天》、音乐剧《谢谢你》等作品,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问题,获得强烈反响,在宣讲《小公民,大责任》培养未成年人爱国爱党意识中,获得全市优秀法治课件竞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