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偶然的旅程,收获了太多美好,可谓终生难忘!”今年“五一”假期,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的林丽一家不经意间踏上了素有“一府三乡”(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之称的通江,经历了一场充满“诗和远方”的难忘旅程。
瞻仰全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打卡充满诗意和禅意的“世外桃源”——“空山天盆”;感受中国现存最大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平分土地”;领略首批四川最美古村落——深山里的“香格里拉”梨园坝的魅力……短短5天,从城市到乡野,从现代到远古,或漫步于红色的沃土,或徜徉于诗意的山水,或沉醉于地方特色美食,全域皆风景,满眼有诗意,无不让人陶醉。
林丽一家感受的,只是“红色通江”迷人的一面。近年来,随着通江“一区三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深入,以及光雾山—诺水河世界级地质公园的授牌、天府旅游名县的创建、王坪国家5A级景区的打造,这里正在成为万千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度假胜地。
任星旗 白川东(图片由通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这是一块“红色的沃土”
坚持“文旅强县”战略,打造全域旅游度假胜地
今年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近段时间,来通江找寻“红色记忆”、体验红军生活的游客数不胜数。川陕苏区王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屹立不倒的革命先烈丰碑、村落两旁的特色民宿、古街两侧琳琅满目的美食和纪念品,都引得游客久久驻足。
通江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有着灿烂的红色文化。这里遍布着李先念、徐向前等446位红军将帅浴血奋战的足迹。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千里转战从两河口镇入川,创建了以通江为首府的全国第二大苏区,4.6万通江儿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付出了鲜血和生命。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毛浴古镇召开党政工作会议,提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十六字训词。这一训词历久弥新、永不褪色,逐步演化为川陕苏区精神和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通江有全国最大、唯一由红军为牺牲的战友修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有全国最大的红军总医院旧址群,还有全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墨书文献《劳动法令》和《土地法令》,以及空山战役纪念园、红军石刻标语等革命遗址遗迹237处。
依托红色资源,做强红色文化,壮大红色产业。近年来,通江县委、县政府坚持“文旅强县”战略,把文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动,科学布局全域旅游矩阵,打造错位式、差异化发展模式,不断把丰厚的红色遗存转化为红色旅游、革命传统教育等产业产品,把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及周边地区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打造。
截至目前,通江县已建成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各4个,荣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等“国”字号旅游品牌24个,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这是一张“多彩的名片”
深耕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全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如果说红色是通江城市的“底色”,那么绿色就是通江城市发展的“特色”,而古色则成为通江文旅加分的“亮色”。
漫步于通江红色的沃土,徜徉于诗意的山水,沉醉于古村的遗风民俗……历史的长河,塑造了通江雄伟壮丽的山川河流,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优秀文化,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富的“色彩”,才赋予通江创建天府文化旅游名县的底气。
“米仓古道”贯通蜀道天堑;作为“川中八柱”之一,得汉城记载着从秦汉到现代的战争奇迹;15个“中国传统村落”诠释了农耕文明和乡村旅游的丰富内涵。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喀斯特地貌独特的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空山天盆层峦叠嶂,被广大游客誉为“世外桃源”;千奇百怪的石头汇聚成神奇的唱歌石林……通江处处皆景,步步可入画,只等你停下脚步,轻轻感受,静静聆听!
除了“颜值的担当”,通江还有着“丰富的味道”,包括享誉世界的通江银耳,曾列为贡茶的罗村茶叶,以及青峪土猪、空山黄牛、通江大米等200多种有机产品。同时,通江还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被列为“三江源”保护区。“全国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便是通江人民递给世界的迎客名片。
近年来,通江立足“一区三地、红色通江”发展定位,聚焦“度假胜地 红色通江”目标,坚定“文旅强县”发展战略,把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作为引领通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
多产融合“再谱新篇”
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打造三条精品游览路线
今年1月18日,一条名为“镇广高速王通段”的高速公路,“刷爆”了通江乃至整个巴中市民的朋友圈,这是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它的顺利通车,意味着从通江县城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车程由过去的90分钟缩短为20分钟。
镇广高速、米仓大道、诺水大道、通用机场……随着“内畅外快”大交通格局建设快速推进,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重要客源地朝发夕至将变成现实。同时,通江统筹各类资金103亿元,对标对表,建成高明湖生态公园、谭家河湿地公园、壁山森林公园、旅游集散中心等25个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新建改建标准化旅游厕所105座、生态停车位1.628万个,提升改造各类民宿、宾馆417家,让旅游体验不断升级。
据通江县文旅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两年来的努力,通江县在综合效益、品牌建设、产业发展、服务环境等方面对标对表,合理规划,落实举措,有效提升了县域旅游产业发展面貌。2021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80.24亿元,同比增长34.2%,连续三年平均增速6.56%;旅游人次达750.18万人,同比增长17.97%,年平均接待701.56万人次。
此外,通江全县新增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方山景区、壁山森林公园景区、银耳博物馆景区),并开发出生态康养、红色体验、乡村休闲等三条特色突出的旅游线路。
“红色记忆”红军文化体验游。线路包括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毛浴红色古镇、川陕苏区王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永安苦草坝、两河口红军入川第一镇、空山战役旧址。沿途可欣赏迷人的山水画廊,追忆红色岁月,磨炼初心使命,感悟红军精神。
“天然氧吧”生态休闲度假游。线路包括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陈河银耳产业园、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空山国家森林公园。沿途可穿越亿年洞天,体验惊险刺激的诺水漂流,感受人间仙境的曼妙时光,观云中天盆,赏世外桃源。
“寻幽访古”原生态康养游。线路包括毛浴古镇、唱歌石林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江三李故居、永安得汉城、梨园坝古村落等。沿途可触摸巴人遗风和农耕文化,走进国家最美古村落,引发思古幽情,品尝巴茶清香,陶醉田园牧歌。
下一步,通江还将持续推进“产旅”“养旅”等多业态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并以全域旅游规划为引领,促进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