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巴中通江男子返乡创业 发展流水养鱼和文旅产业回报家乡

www.scol.com.cn  (2018-01-19 20:29:12)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高启龙  

    四川在线消息(王敬 黎小翠)“玛瑙尖山冒火台,鹰龙背后九层岩,南城脚下天星桥,白石飘飘随浪来。”这首对通江县兴隆乡山水风光生动的写照,曾经是清朝大学士李钟峨向乾隆帝描绘故乡的诗句,赵志刚耳熟能详。近日,记者走进兴隆乡渔池村,通江县兴隆回乡创业示范园鸟瞰图映入眼帘,几台挖掘机正在河道内舞臂作业,十几个工人在新建的鱼塘里挖沟排水,清理游客中心基坑,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发展流水养鱼,开创回乡创业新局面

    据了解,通江县兴隆回乡创业示范园由通江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赵志刚投资创建,规划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渔业、“三李”文化产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项目。今年47岁的赵志刚是兴隆乡人,1998年通过承包该村流水养鱼场,他曾因创新采用流水养鱼法被授予“国家星火科技带头人”的荣誉称号。随着外出打工潮的兴起,他先后到山东、北京、湖北等地从事房地产行业,积累了发展资金。

    “我在外面看到其它地方的农村充分利用山水林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而且能富民增收。通江有独特的自然山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我就萌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赵志刚向笔者谈起了创业初衷,“为了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受兴隆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返乡创业恳谈会的启发动员,我便坚定信念回乡投资创业。”

    2015年,赵志刚带领团队回家乡考察投资环境,酝酿投资项目,由于诸多原因而举棋未定。2016年3月,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创业激情,在通江县委政府的关心下,在水产渔政部门的指导下,回到家乡动工修建占地100亩的通江县兴隆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引进美国奥本大学全球独家专利,采用池塘高效低碳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并于当年7月投产。开创了川东北池塘高效循环流水养鱼的新纪元,并被中国水产网独家报道、获2017年巴中市“双创竞赛”优胜奖。

    “时常有游客前来钓鱼,一个月仅休闲垂钓就能收入3万多元,大批量的鱼进入周边城市,100亩鱼塘养鱼一年收入50万元左右。”赵志刚回乡创业信心满满。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赵志刚正在整理申报返乡创业奖励补贴资金的相关手续资料。

    汇聚“三李”文化,打造文旅产业精品

    “2016年上半年修建鱼塘时,因为流转土地发生纠纷,渔池村6社的村民杜天才砍断了施工现场的电缆、水管,掀翻了手推车和砌好的路沿石。”赵志刚回乡动员村民们流转土地发展产业时,开始一些村民思想不解放,不愿意流转土地。

    “我那些田地你尽管拿去搞产业,你随便用,用不着签合同。”

    2016年下半年,来渔塘钓鱼的游客很多,杜天才瞄准了商机,投资近2万元开起了渔池村第一家小卖部,生意很好。2017年,杜天才以每年400元一亩的价格主动流转了2亩多土地给赵志刚发展产业。

    “我妻子李明珍去年9月就开始在产业园区务工,砍柴、栽茶、锄地……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在家门口上班多好,以后我再也不找麻烦了。”2016年,家住渔池村8社的杜洪鸾不愿意流转土地,更不让赵志刚修路,甚至把施工队修好的公路毁了,为了这事杜洪鸾多次上访,兴隆乡党委政府、村委会也多次去他家调解,后来他才同意流转3亩多土地。 “寸土必争”到主动流转土地支持赵志刚创业,兴隆乡渔池村村民们的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

    “投资建设家乡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要改变家乡过去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杂乱无章的居住环境。”赵志刚不仅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带动村民们脱贫致富,还主动带头改变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修建了4个化粪池,安装400多米排污管,修建垃圾收纳池,现在村里闻不见臭气,看不见脏物,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志刚通过流转土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修建以“三李文化”为核心的三李故里牌坊、游客接待中心、接旨亭、翰林归养别院、三李文化广场、4公里创业路、接旨路、翰林袍等景点,实现回乡创业示范园“有山有水有文化、有产有业有景点”的宏伟蓝图。 

    “以前是箭在弦上,现在是开弓之箭,不能回头。”赵志刚满怀信心,“我既然回来了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家乡建设、产业壮大出一份力。”

    目前,赵志刚带领的公司已栽植600多亩“三李贡茶”,200亩鱼塘已初具规模,4公里创业路已完成路基铺压、具备通车能力,6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已成型、3000平方米游客中心已完成基础开挖、接旨亭即将竣工、翰林袍景点已打造完毕、接旨路正在修建中。

(四川在线巴中频道新闻热线:0827-5188332 微信爆料:巴中舆论场)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