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通江返乡创业“大雁”的乡村振兴梦

www.scol.com.cn  (2018-02-11 16:07:5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高启龙  

     四川在线消息(程聪)2月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通江籍150多名在外成功人士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叙乡情,畅谈乡村振兴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如响鼓重槌般深印在返乡创业人员熊纯华的心里。

     1999年,家住通江县松溪乡的熊纯华在重庆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十多年间,他目睹了家乡的巨变。2011年,熊纯华参加巴中到重庆召开的招商说明会,会上领导的介绍和号召点燃了他渴望回乡创业的激情。“刚回来时,村里只有一条泥巴路,村民穷得住土坯房,有的村民洗头都用洗衣粉。”熊纯华心酸地说。

    相比不通路、不通水的农村创业环境,人们对返乡创业的不理解、对农村发展的不自信,让熊纯华更觉在穷山沟创业的艰辛与孤独。

    “农村创业每一步都在刷新或冲击农民传统的观念和习俗,在农村创业最艰辛的还是融资和得到村民的认可。”熊纯华说,创业期间,他也曾迷茫彷徨过,甚至怀疑过农村创业的价值。

    但出于对家乡的热爱,熊纯华还是坚持了下来。“农村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家乡的建设,在外学到了部分知识技术的我们不干,谁来干?”熊纯华说。

    如今,熊纯华投资3000余万元,在通江县鹦鸽嘴村流转土地600亩,采取 “合作社+公司+大户+农户”的模式,按照休闲观光农业标准发展葡萄产业,成立了健森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50户种植葡萄2100余亩,辐射带动200户农民种植葡萄1500余亩,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会务、娱乐于一体的五星级乡村酒店——鹰歌葡萄庄园,解决了50多个贫困村民就业,回引创业人才26人,建成了年产能1000吨的葡萄酒生产线,让当地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通江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八十多年前,红军在这里留下来“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如今,在红军精神的指引下,通江革命老区整合各方力量,形成“雁阵效应”与贫困进行大决战。

    在熊纯华等人的带动下,在外小有成就的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为乡亲们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乡亲们脱贫奔小康。

    今年46岁的赵志刚,是四川蜀林农望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十几岁时就到山东等地务工,逃离农村的心情是那么迫切。“村当时就是一个穷山沟,找媳妇都困难。”赵志刚说,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

    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后,赵志刚再也忍不住心中的那股冲劲,从山东回到老家通江县。

    2016年,与赵志刚一同返乡归来带领想起们致富的还有薛宇。赵志刚、薛宇回到了通江县兴隆乡渔池村,考察项目、做规划,打算把渔池村变成“有山有水有文化、有产有业有景点”的新农村,按照“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方式,在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和特色文化上足“绣花”功夫,助力乡亲们脱贫奔康。

    赵志刚、薛宇返乡创业,把全村13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村民到流转的土地里干活,计时发工资,村民从农民变成了“工人”。2月7日,在工资集中发放仪式上,集中为工人发放工资达390余万元。

    今年39岁的黄浪,2016年,因小孩喜欢吃大闸蟹,黄浪毅然回乡养殖大闸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黄浪在海拔1300米处一口天然泉眼处取水,用水管将山泉水引到稻田,实现了稻田淡水养蟹,“稻+鱼+蟹”一水三收,收入达17余万元,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康信心更足。

    通江儿女念桑梓,返乡创业正当时。通江县有61万农业人口,其中有22万常年在外务工,在决胜脱贫的关键时期,通江县将把返乡创业人员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返乡创业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注重政策扶持,落实创业奖励、补贴和融资等措施,搭建孵化平台,对返乡创业人员及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量身开展“菜单式”服务。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返乡创业2700余人,其中农民工2200余人,回乡创办投资规模100万以上企业和经济实体400余家,共带动就业2.16万多人,其中带动贫困户就业达7800余人。

(四川在线巴中频道新闻热线:0827-5188332 微信爆料:巴中舆论场)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