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挂帅进行时① | 128个揭榜项目的蓄力突破

2025-08-05 22:43:2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编辑:殷鹏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范吴瑕

6月19日,巴中碳原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中碳原子”)赵植团队发榜的“新型硅碳负极基体材料”技术需求被西南科技大学成功“揭榜”。几天后,依托这次“结对”而合作成立的新公司正式落户成都科创生态岛(以下简称“科创岛”),赵植团队也成为“岛”上的新鲜力量。

谁被卡谁出题、谁能干谁来干。截至目前,“2025双向揭榜挂帅”已有128个创新项目在“岛”上落地生根、蓬勃“生长”。

成都科创生态岛。图/达霄羽

如何引才上“岛”?

需求“张榜”,精准抛出“橄榄枝”

短短两三个月,从企业发布技术需求,高校团队成功“揭榜”,到新公司注册落地科创岛2号馆,这样的速度,是赵植团队未曾想到的。事实上,他和团队早已看中成都丰富的科创资源,一直计划在此布局,而“双向揭榜挂帅”机制,恰好为他们提供了契机。

半年前,赵植和团队还在为硅碳负极材料的产业化难题焦头烂额,循环寿命不足、体积膨胀率过高两个技术难题,像两座大山,死死卡住了企业的前进步伐。

近日,记者同赵植聊起那段经历时,仍能感受到他当时的焦虑,“传统招聘难以找到合适的技术人才,光靠我们自己搞研发,技术瓶颈又难以突破。”

技术的“拦路虎”实际是人才问题。

“招才引智一直是我们最大的痛点。”在新材料领域打拼六年的赵植深有感触。尽管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但受限于川东北地区创新资源不足的客观因素,企业在人才招揽中也屡屡“吃瘪”。

转机出现在今年初,四川深化“2025双向揭榜挂帅”机制,打破传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直接架起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团队的对接桥梁。赵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了“新型硅碳负极基体材料”技术需求,令他意外的是,这一需求很快被纳入全省第二批“企业找技术”揭榜挂帅项目榜单。

主动“发榜”,“挂”出难题,撒下“英雄帖”,很快有了回应。西南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万琦团队在硅碳负极材料领域有多年经验积累,恰好戳中巴中碳原子公司的技术需求。6月,在科创岛的牵线搭桥下,万琦团队应声“揭榜”,走马“挂帅”。

“以‘双向揭榜挂帅’为契机,我们在万琦团队的帮助下,已经开始测试硅碳负极材料样品的性能,创新能力大大提升。”赵植坦言,高校的人才和科研资源正是企业所需,双方合作将推进硅碳负极材料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

这次“发榜”也成为巴中碳原子企业布局的转折点。赵植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计划将企业新的研发中心落地成都科创岛,同时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研发实力。”

为何选择科创岛?在赵植看来,从需求对接到成果落地,科创岛能为人才、企业提供“双向揭榜挂帅”全链条生态服务,在政策倾斜、办公场地、政务服务、平台对接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

去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专门印发《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推动成都科创生态岛“四链”融合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在政策的助力下,人才效应加速显现。今年,四川已发布三批“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有的带团队、技术揭榜,有的带资金、场景揭榜,还有的带成果找市场发榜,越来越多科创团队通过“英雄帖”上“岛”。

“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企业、团队通过‘双向揭榜挂帅’扎根科创岛,既让技术需求找到最优解,也让创新人才找到展示的舞台。”成都天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耿亮说。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物料的比表检测。供图/巴中碳原子公司

何以聚才成“势”?

能者“挂帅”,以“帅”聚才以“榜”引智

在科创岛,被“双向揭榜挂帅”机制吸引而来的远不止一个人、一个团队,深圳市道瑞轮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瑞轮胎”)在“岛”上的落地与人才集聚,正是最好的例证。

去年8月,道瑞轮胎联合创始人余前玉与技术总工陈大德第一次来到科创岛。

“原本只是参加校企对接会,却意外收获了实实在在的产业合作。”余前玉说,通过科创岛“找矿挖宝”活动,在科创岛创新成果转化团队的撮合下,道瑞轮胎与本地电动车品牌“卜丁出行”达成合作,将道瑞的新材料轮胎装在了电瓶车上,又将这些电瓶车投放在岛上落地应用。

这场“技术转化+场景展示”的完美联动,让道瑞轮胎真切体会到科创岛的独特优势。

两个月后,道瑞轮胎就决定成立盛德高(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德高”),正式落地科创岛,并将西南总部设在此处,投资2000万元建设中试平台。“我们希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成渝地区落地。”余前玉说。去年10月,陈大德带着10余人的核心研发团队整体迁入,“把技术人才集聚在‘岛’上,才能更好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今年,盛德高人才的集聚效应,因一场“双向揭榜挂帅”被进一步放大。6月11日,“‘四链’融合‘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暨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动仪式”现场,盛德高成功揭榜四川大学“免充气轮胎用环保型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

对先进高分子(聚氨酯)复合材料20多年的研究,让余前玉和陈大德对这个产业化项目充满信心,“环保高分子复合材料能解决传统充气轮胎爆胎风险、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

企业有技术领军者掌舵,高校有研发人才支撑,“以帅聚才、以榜引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6月,硕士研究生张志豪成了科创岛的新“岛民”。与他一起的,还有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29名硕士、博士毕业生。这支生力军的加入,让盛德高从最初的6人团队扩容成36人的创新团队。

为何选择这里?“不光是冲着团队来的,更看重这些‘榜上’项目的前景。”张志豪的话,说出了大伙的心声。

这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人才集聚故事,在科创岛不断上演。今年4月,特瑞拓软件(辽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瑞拓”)作为2025年“双向揭榜挂帅”首批签约企业之一,已入驻W7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特色楼宇。截至目前,W7已有13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签约入驻,汇聚了超过400名高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作为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推动‘四链’融合的先行示范区,科创岛制定系统化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企业对接、服务支撑、成果展示等方面开展系列工作,从发榜、揭榜到项目落地转化打造全链条服务生态。”耿亮表示,到2027年,科创岛将支持揭榜项目500个以上,集聚超过3000名科技领军人才和产业精英。

盛德高环保聚氨酯轮胎中试生产线正加速调试。图/余前玉

群才合力做什么?

协同“破题”攻关,促成果落地

“双向揭榜挂帅”,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攻榜”。

人是关键。在攻克“国产化替代”这一硬骨头的道路上,新上岛企业特瑞拓通过发榜“8轴8通道高端数控系统应用与产业化”项目,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沈阳同辉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有了新团队的加入,我们破解智能制造领域核心功能部件问题的底气更足了。”特瑞拓总裁宫群说,“‘双向揭榜挂帅’机制,把发榜方和揭榜方联系到一起,形成合力搞攻关,这将有力推动我们的产品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关键领域的应用。”

眼下,特瑞拓已经计划将服务器布置在科创岛上,并在天府新区规划落地西南运营总部、研究院及实训基地,努力打造西南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数控大模型。

以解决问题、成果落地为核心,一切直奔目标而去,“双向揭榜挂帅”释放的人才活力正在一点点显现。

盛德高建设的高性能新材料轮胎智能智造生产线,目前正在加紧调试中;西南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万琦团队与巴中碳原子围绕硅碳负极材料的性能测试情况频繁沟通;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作为揭榜者,与上岛企业新腾数致科技有限公司结合AI模型与历史育种数据,实现作物性状的快速预测与环境调控优化,缩短育种周期……

以“双向揭榜挂帅”为牵引,越来越多科创人才聚在一起做事。但如何让人才心无旁骛地“攻榜”?

科创岛在人才服务上下足了功夫。从建园之初,就围绕科创人才、创新创业全链条关键资源,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丛林”。

“我们不仅通过‘双向揭榜挂帅’,让企业和科研机构向科创岛聚集,更注重上岛后,对他们‘攻榜’全过程的赋能。”耿亮告诉记者,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优化创新生态,科创岛让科研团队不仅能“揭得了榜”,更能“攻得下榜”,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2月,科创岛创新推出《“双向揭榜挂帅”专属服务指南》,以政策服务、载体服务、政务服务、中介服务、平台服务和配套服务六大模块覆盖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需求。针对揭榜项目落地转化的人才需求,为高层次人才团队参与揭榜开通“绿色通道”,接下来还将为“双向揭榜挂帅”项目人才安居、创新创业、健康医疗等提供配套服务,并对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对一”保障。

这些举措让人才得以安心深耕、聚力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快速孵化落地。随着成都科创生态岛2号馆、3号馆的逐步投入使用,这里将汇聚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关键要素,孕育孵化更多创新力量,加速科技成果变为身边的现实生产力。

道瑞轮胎在科创岛落地应用。供图/成都天投集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