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9月5日,在恩阳科普大视界人工智能机器狗展区,来自巴中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志愿者蒋梦婷熟练地操作着控制面板,地上的机械狗流畅地完成着一个个指令。
当天,2025年巴中市首个“全国科普月”启动暨集中示范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共推出20余项活动,分为主场活动、分场活动及线上活动三大板块,让市民与科技零距离接触。
此前,巴中提出要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数字科普研学文旅地标。此次科普月,巴中积极做好“科普+”文章,推动科普资源向教育延伸、向旅游延伸。
启动仪式上,10个跳舞机器人踏着音乐节拍同时起舞,优雅地抬起机械臂,依次完成转身、伏地、跳跃等高难度舞蹈动作。张维 摄
20余项活动,让科普融入生活
“传球!传球!”9月5日,在科普大视界会场内,来自南江县下两中学的4名学生正通过编程机器人,进行一场精彩的投球传球表演秀。赛场边,来自恩阳区第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刘萱兴奋地说,自己也想学习编程机器人,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这样的场景在科普月活动中并不少见。在科普器材展示与体验区,市民可以亲手操作光学转盘、机械传动模型;科普展区内,水资源、大气污染防治、食品药品安全等科普知识的展示,引得市民驻足学习。
活动中,南江县下两中学学生带来编程机器人表演秀。张维 摄
据介绍,2025年巴中市首个“全国科普月”启动暨集中示范活动,以“1+10+10+3”形式开展,即1项示范、10场主场、10场分场、3项线上活动。
其中,集中示范活动以“科普嘉年华”形式开展,集中展示巴中科学技术、自然灾害、应急科普、农业科技等最新成果。分场活动同步启动,在科技馆、科普阵地等地开展“科普阵地探未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科普报告话前沿”“川东北科普科创(科技场馆)联盟活动”等。此外,“‘科普之光’首届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活动”“千万IP创科普”等线上活动也将同步开展。
“希望能够通过科普月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学生及市民参与,进一步扩大科普影响力,共同营造全社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巴中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轩表示。
在科普大视界人工智能机器狗展区,市民与机器狗亲切互动。张维 摄
“科普+”延伸,构建发展新场景
“刚看完《四川结界》18K影片,听说下周还要推出新的短片,孩子说还要再来。”9月7日,在恩阳科普大视界出口,来自广元的游客周伟说。
今年初,国家级科普视听创新应用产业基地——科普大视界在恩阳区建成投用,开馆以来,日均接待入园游客超5000人次,在当地掀起“科普+研学+文旅”的热潮。目前,科普大视界已推出人文与数字科技、人文科技与红色遗迹等13条精品线路,形成了“半日浸科技、半日品人文”的特色研学课程体系。
园区内的视界音乐博物馆,更是发挥了推动“科普+文化”深度融合的作用。自5月开馆以来,视界音乐博物馆接连举办一系列音乐演出、讲座活动等,填补了川东北地区专业化音乐科普教育场馆资源的空白。“孩子来这里,既能参观馆藏200余件珍稀古董乐器,还可以通过数字投影、全息纱幕、透明屏交互等前沿技术沉浸式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非常有教育意义。”前来亲子游的家长称赞说。
“我们将在全市构建‘科普+研学’‘科普+文旅’‘科普+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科普服务向基层延伸,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全力提升,为推动‘科普+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作出贡献。”朱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