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网站总编辑看巴中|如何推进媒体系统性变革?专家学者这样说

2025-10-31 15:46:55来源:川观新闻编辑:殷鹏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10月30日,2025(第十届)党媒网站发展论坛在巴中举行,论坛以“人工智能+,推动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前来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媒体领域的系统性变革。那么,本届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分享了哪些观点?对巴中发展又有何建议?

守正创新,用好AI等技术手段

“AI降低了创作门槛不等于没有门槛,尤其是审美方面。”论坛上,人民日报社文艺部部务委员、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分享了《AI+美术:探索主流媒体融合创新之路》,她表示,运用AI创作时,人要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具备一定审美素养的创造者,才可以驾驭好AI工具。

专家学者们进行交流探讨。(施皓文 摄)

“同时,AI可以让我们突破平面画幅的限制,进行合理的延伸。比如以月亮为纽带,创新融入了千年共此月的对话。”徐红梅介绍,借此技术手段,逐渐形成了以艺取画、AI动画生成、音画合成的标准化作业模式。

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孙璇看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以做强媒体、文化、数据、半夜四个战略板块为重点,把“技术赋能”嵌入系统性变革各个关键板块。

“我们坚持技术驱动、内容为王,构建起全域覆盖精准触达的融合传播新体系,显著提升了文化传播影响力。”孙璇表示,要不断强化AI等技术赋能,广泛探索场景创新应用,积极联手高新科技其他,着力建设岭南文化大模型,以技术支撑反哺媒体转型,形成更加立体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

“推动主流媒体融合,可以打破壁垒,有效提升传播力战斗力。”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副总编辑陆上早认为,无论是传统媒体平台还是网络新媒体,观点输出至关重要,需要在系统性变革中强化锻造提升这一点。

“以苏超比赛为例,我们始终贯彻跳出输赢的新闻方向,通过足球连接产业经济、文商旅体,让常州的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得到空前提升。”陆上早表示,我们始终贯彻跳出输赢的新闻方向,通过链接起“苏超+常州”精神,总结出信义之城、理想之城、君子之城等精神内核,作为城市对外宣传标签。

辽宁省本溪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部部长张世威则认为,使用AI能增加新闻作品的温度,AI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更是主流媒体传达思想、表达力量的一种方式,丰富传播手段,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党媒的声音。

找准定位,技术赋能巴中“破圈”发展

“巴中可以在交通便利与内容‘自发传播’上双向发力,让革命岁月的红色记忆与自然山水的绿色生机交织出新的魅力。”论坛期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天策针对巴中发展提出了看法,他表示,打造巴中“红+绿”之旅,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要充分利用现代四通八达的高铁与公路网络,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为游客创造一个能够顺畅抵达、舒适体验的环境。

在宣传推广上,他强调了技术赋能与用户共创的力量。“我们可以利用VR等技术,立体化呈现巴中的山水人文与红色景象,并通过主流媒体广泛传播,提升知名度,但更重要的是激发网络用户的自发传播。”董天策表示,要鼓励网友、网红自主拍摄传播巴中的地标景点,文旅部门则可以借势对景点进行改造升级,形成良性互动。

活动现场。(施皓文 摄)

“巴中在低空经济、油气资源等方面的布局,正是其区别于传统文旅城市的独特优势。这些更前沿、超脱于传统文艺的内容,才是未来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官远星表示,文旅“破圈”的关键在于打好“经济牌”。

在他看来,推广红色资源,巴中需避免同质化,必须推动红色文化的“年轻化”转型。“年轻人是未来的消费主体,红色资源不能停留在‘老区’‘传统’的叙事层面,而应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语境。”

“巴中应在红色文化中注入更多互动体验、数字技术与艺术表达,打造‘年轻态的红色业态’,如沉浸式红色剧本游、红色主题文创市集等。”官远星表示,要让红色历史“活”起来,与当代青年建立情感联结。

“此次论坛聚集了全国许多关注红叶资源的城市,为我们今后这类‘媒体看地方’活动提供了借鉴意义——抱团取暖发展。”柳州市融媒体中心数字出版部主任李华表示,巴中通过这次论坛,不仅展示了《翻山铰子》等非遗文化,还启动了“中国红叶黄金走廊”联合推介,形成了良好的开放合作机制。

“我们也可以探索建立城市媒体联盟。”李华建议,在此类活动后,仍可以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既能互相推介城市形象和旅游资源,也能在重大主题策划中联动采访,共同发声,让媒体资源流动起来,持续为地方发展注入能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