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11月12日,2025巴中油气发展大会召开,会上通报了巴中市油气进展,发布了“巴中油气化工产业发展机会清单”“巴中油气技术攻坚清单”,并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以及4个产业项目签约。
近年来,巴中将能源化工作为全市5大主导产业的首位产业,围绕“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就地转化高效利用、优质服务企地双赢”三个重点,开展油气大会战,引领推动巴中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建设。
面对丰富的油气资源,巴中如何下好这盘棋,打造千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位于巴中市平昌县板庙镇大石社区的平安21H井钻井工程现场。张书浩/摄
资源优势明显,储量大且品质优
11月11日,恩阳区登科街道的元陆179X井施工现场一片繁忙,继今年8月顺利完钻后,该井正紧锣密鼓开展固井作业,为下一步压裂试气做准备。同一时间,通江县瓦室镇马304-2H井的井架平台上,司钻岗作业人员操控钻机,精准开展下钻作业。目前,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通南巴项目部已在巴中区域内建设生产井30多口,生产天然气11亿余立方米。
油气,已成为巴中的优势资源。据了解,巴中全域富气含油,矿权面积10149.5平方公里,占地域面积的82.5%,天然气地质储量1.4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461.16亿立方米;页岩油远景资源量约25亿吨,今年将预提交探明储量5000万吨,是四川盆地唯一具有规模化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地级市。
值得一提的是,巴中油气品质优越。其中,巴中原油具有高成熟度、高气油比、高压力系数、低密度、低粘度“三高两低”特性,能大幅降低能耗和设备损耗,开发效益突出。天然气则富含乙烷、丙烷、氦气等紧缺基础原料,组分比例优越,经济价值显著。
“今年前三季度,巴中市天然气产量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4%,石油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600%。”巴中市副市长何金虎介绍,今年全市计划勘探投资26.26亿元,1—10月完成投资16.92亿元、同比增长63.5%;1—10月,全市油气井101口(钻前准备井3口、正钻井13口、待产井23口、生产井62口),较去年同期增加10口;新开钻井28口,较去年同期增加7口。

平昌县板庙镇平页1页岩油开发先导试验区。 张书浩/摄
项目加速上马,推动资源就地转化
近日,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项目进入设备安装和土建扫尾阶段。据了解,该项目整体工程进度已完成85%,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1号机组投产运行。
“项目共配置两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96万千瓦,将为区域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项目工程建设部部长梁汉宜介绍,项目将利用巴中本地的天然气发电,实现资源就地转化,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3.7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1万吨。
就地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巴中还在不断尝试。
在平昌县,随着华油中蓝零散天然气接收及加油加气综合能源项目全线设备安装完成,该项目正式进入“读秒阶段”。
“预计12月正式投产后,项目将拥有日处理90万立方米的接收能力,可提高公司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原料供应保障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四川华油中蓝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勇表示,未来还将推进汽车清洁燃料项目、零散天然气综合能源项目快速开工建设,助力巴中油气资源就地转化利用。
“接下来,我们将同步启动建设平昌油气服务装备产业园。”何金虎介绍,围绕钻井、压裂、生产维护等关键环节,重点招引国内领先的油服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钻具、阀门、井控设备、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本地化制造与服务业务,打响“产业集群建设战”。

四川华油中蓝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厂区,硕大的储气罐高耸,粗壮的输气管密布整个作业区。张书浩/摄
沿链招商,力争2027年全市化工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近日,巴中曾口—金堂化工园区正式获得省政府的批复认定。记者了解到,该化工园区将聚焦天然气资源清洁利用和精细化工,重点布局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专用化学品,以及制氢、提氦等化工产业,持续提升油气资源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2025巴中油气发展大会上发布的《巴中油气化工产业发展机会清单》,涉及13个重点项目,涵盖能源化工、先进材料2条产业链,总投资规模约131.5亿元,将全部落地于巴中曾口—金堂化工园区。
“目前,全市正加快完善化工产业链,积极开展化工园区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市化工产业产值100亿元目标。”巴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油气产业谋篇布局,巴中将眼光放得更远。此前,巴中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将围绕“加快建设能源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全面参与巴中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转化与利用等各项工作。
巴中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杨毅表示,该集团将针对油气勘探开采企业面临的道路运输、用水用电、井场用地、报规报建、危废处理、后勤保障等工作,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服务,同时代表巴中对外合作、对内统筹,参与勘探开采、输运销售、转化利用的全过程、全链条,“通过采取基金投资、股权投资、招商引资等方式,撬动并引领千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