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阵地建设亲民化改造之路

2022-08-23 15:33: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徐浩程

李江山 巴中频道 任星旗

今年以来,恩阳区把村(社区)阵地亲民化改造纳入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全区309个村、社区分为ABC三类实施提升改造,在功能、形式和风格上下细功、出精活,让党群服务中心人气倍增,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功能上坚持“三合三同步”

据悉,恩阳区以建设“两委”阵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线,配套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化体育、卫生健康、综治调解、农家购物6项基本功能以及N项特色功能的“2+6+N”模式重新定位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空间高效利用。

资源整合同步打造。今年来,青木桥社区、钟山寨村、太极社区、海山村等10个党群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呈现。“我们整合20余个区级部门资源力量,共同参与改造提升全过程,推动各出一份力、共炒一锅菜,实现区级部门力量向基层下沉、资源向基层聚集,形成强大的推动合力,每月都有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改造。”恩阳区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空间融合同步利用。“这是党员活动区,也是一个共享书吧,平常免费向群众开放,我们村开会也用这个地方,非常方便。”金鸭村总支书记杨承坤告诉记者。“空间融合,一室多用”是恩阳区实施阵地亲民化改造中功能布局的一个核心理念,目的是充分发挥空间最大效益,形成功能叠加、错时使用的多功能融合共享空间。

特色契合同步配套。走进青木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观影厅正在播放电影《建国大业》,社区20多位老人正看得津津有味。该社区是“两项改革”中镇改社区,老人们很怀念露天电影氛围,这个观影厅就契合群众需求同步配套的一个特色功能室,每周会播放2-4场电影。据悉,海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创客空间和直播室、钟山寨村的红白理事堂等都是亲民化改造提升中配套的特色功能室。

形式上坚持“三去三提升”

“以前去村上找个干部要找半天,办事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没得啥子事情,真的不愿意去。”村民王阿姨说,“现在进门就有人接待,干部都在一起办公,办事不用单个单个地找,方便多了。”改造后的服务中心,通过“三去三提升”,一改往日行政化、办公化的固有形象,处处体现着服务人性化、亲民化。

去形式化规范标识标牌。将原来上墙的制度通过书籍折页形式放在宣传架上,或者塑封打孔夹起来集中放在立架上,制度不再上墙;统一制作门牌,规范区域导视图和标识标牌等,通过去形式化为墙面减负,通过提升标识标牌突出功能区的核心服务理念。

去行政化提升人气指数。一律取消常职干部行政办公室,所有常职干部实行集中办公,将办公面积压缩到30平方米以内,把更多场地用于党员群众学习、活动和服务,变“不想来”“被动来”为“愿意来”“主动来”。

去柜台化增强服务能力。全面拆除柜台,打破传统隔离式柜台办事模式,消除物理隔断拉近干群距离,群众与工作人员或促膝而谈或并排而坐,工作人员、电脑、打印机不背对群众。同时,将“恩阳跑团”延伸至村(社区),全程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群众办事一人受理、一次办好。

风格上坚持“三要三不要”

居住在青木桥社区的王大爷是党群服务中心常客,他坦言,如今的党群服务中心摇身一变,“家”味十足,已经成为了他们几个老伙计固定打卡点了,大家有事没事都喜欢来坐上一会儿,看看报纸,拉拉家常,聊聊生活。这源于党群服务中心在改造中,对展陈风格的要求。

要清爽不要繁杂。从墙面文化到桌椅摆放,从色调搭配到软装内饰,注重空间感,适当留白,尽可能地让空间不断做减法,精于心、简于形,拒绝复杂的堆砌,整体陈设不拥挤、不花哨、不浮夸、不张扬,清爽明亮。

要温馨不要冷硬。替换冷硬的行政化办公桌椅,采用舒适沙发、休憩小圆桌进行室内布置,并通过设置笑脸墙、展示活动风采等全面植入“家”的元素,努力营造温馨氛围,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

要开放不要封闭。全面推动封闭式房间改造成为透明开放式场所,村史馆、老年活动中心、童伴之家、社工站等所有面向群众的功能室均免费开放,同时,引进社会组织开展养老托幼等专项服务,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