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经西念 平昌“轻装”女县长连心架桥立足当地产业做“加法”

2020-06-17 18:10:4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启龙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白川东)她是唯一一位从浙江丽水到四川巴中挂职的女干部,也是全省东西部扶贫协作92名帮扶干部中唯一一名纪委书记,抵达巴中平昌县后,她便告别了她曾经的职业装、高跟鞋,换上轻便实用的运动鞋、工装裤,忙碌在在脱贫一线。

       她叫潘娅红,从2018年4月,第一次步入大巴山深处的国贫县——平昌县后,她仅用2个月就跑遍了全县44个乡镇(街道)。通过深入调研,她创新举措立足地方产业短板做加法,建立川东北最大花椒交易市场;借助青田华侨及浙商市场营运渠道经验,建立平昌产品线上线下和国内海外多元营销;依托当地600年牛市文化,探索出“借牛还牛”全新扶贫模式……她说,千里赴川,一去三年,不是去应约,而是兑现承诺;帮扶不图朝夕,而在持久。

在扶贫路上,她不断探索创新,只希望在自己和帮扶团队离开后,留下来的东西能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用脚步丈量县情:她2个月走遍全县44个乡镇街道,探索创新扶贫协作“三三三一”机制

    初夏时节,平昌的天气已开始变得燥热难耐,而潘娅红却一身简洁的运动装,伏于办公桌前忙着部署全国首个青花椒交易中心——平昌县青花椒交易中心开市工作。运动装是潘娅红扶贫工作的“标配”,为的就是便于随时动身,说走就走。

    “当时根本不知道平昌县是什么样子”,潘娅红清晰的记得,那是一次没有预热的出发,自己从接到组织动员到决定出发就短短几个小时,都还未酝酿好与家人、朋友一一道别的情绪,就已经与他们相隔数千里,只能寄托于电话的连线。一路上,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克服产业的“水土不服”,把东部产业移植到西部;是否可以尝试以东部沿海为市场,平昌为基地,搭建产销平台;选择发展怎样的扶贫项目,利用短短3年间落地平昌开花结果。

    作为一名党和组织培养多年的干部,潘娅红深知,只有谋得深才能干得实,深入基层、融入百姓、想平昌所想、急平昌所急是脱贫帮扶的第一道门槛,于是,她决定蹲下身来,用脚步丈量县情,探寻扶贫产业短板。也就在那时,潘娅红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自己的所有正装、高跟鞋全部打包寄回家,然后换上便装、运动鞋,开始走乡镇、进村社、访群众,分析致贫原因、找寻致富良方”。

    不到2个月,她便走遍了平昌县的44个乡镇街道。两年多来,她已累计到乡镇300余次,走访贫困群众7000余人,排查筛选了茶叶、花椒、水果、水产、旅游等20余个脱贫产业方向。通过对标中央和省、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要求,她精心制定了《平昌县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并探索创新扶贫协作“三三三一”机制,为平昌县精准开出了脱贫“药方”,即培育扶持平昌茶叶、花椒、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培育党政干部、企业家、新型职业农民“三支队伍”;充分挖掘青田“侨”“商”潜力,办好新建平昌进口商品城、平昌青田伯温小学、侨乡投资项目交易中心“三件实事”;通过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协作,拟带动一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通过三年实施的32个扶贫协作项目,已累计带动13000余贫困人口脱贫。

    为了让一个个脱贫项目落地变现,2年多来,她积极奔走于“青平”两地之间,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到平昌开展捐资助学、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活动,先后发动110多家华侨社团、青田商会组织以及50余家企事业单位,向平昌县均增或意向捐赠社会帮扶资金和物资近2000万元。筹建东西部扶贫协作双创园,打通联东接西+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的立体营销消费扶贫新渠道,为当地青花椒产业“注魂赋能”,依托得胜600年肉牛交易历史,成功招引浙商投资建成肉牛交易市场,创新探索出由输血变造血的“借牛还牛”帮扶模式。

    同时,她和帮扶团队还成功招引青田进口商品城项目落地平昌,建成川东北最大的进口商品集散地;招引落地驷马水乡大峡谷旅游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乡村旅游开发以及得胜雅灵茶叶等浙商投资项目5个,完成投资1.63亿元;成功招引天津亿联控股集团入驻平昌,建成一家集现代批发、体验购物、电子商务、三方物流为一体的贸易自由港,预计总投资超6个亿。

    立足地方产业做链条:她探索“产业园区”+“借船出海”策略,让平昌青花椒交易成全国新中心

    2个月的一线把脉问诊,潘娅红了解到,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平昌青花椒,由于产业基地散、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整等原因,花椒产业遇到了发展瓶颈,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潘娅红,敏锐地觉察到这也许就是一个突破口。

    因曾经在景宁县、庆元县、青田县工作过,潘娅红对中国香菇城、侨乡进口商品城等专业市场模式非常熟悉,通过多方考察论证、充分谋划,她决定利用浙江在培育、发展市场中的先行经验,在平昌建设一个具备精深加工、商品交易、货物集散等完备功能的产业园区。平昌-青田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园的想法孕育而生。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各方认可,潘娅红立即组织人马,争取扶贫协作资金5500万元作为撬动资金,计划建设一个占地100亩的川东北最大青花椒交易市场和最大花椒食品集中加工区。青花椒交易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花椒精深加工车间、农品主题馆和体验展示馆……一张宏伟的蓝图逐渐变为现实。2019年6月27日,全国首个青花椒交易中心——平昌县青花椒交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短短一个月,青花椒交易量便突破5000万元,整个园区预计干花椒年加工、交易能力最高可达10万吨以上,年盈利可实现超过4亿元。因园区充分发挥交易中心定价权,少了中间商赚差价,平昌青花椒价格比之前高出了近10%,椒农每亩土地可多增收1000元,2000余户贫困户享受到了市场带来的红利。

   潘娅红充分利用33万青田海外华侨资源,创新拓展平昌农产品海外销售渠道,构建“东部西部联动、海内海外联营、线上线下联合”的立体营销模式。其中,依托青田侨乡农品城主动对接国内国际市场,积极牵线捷克华侨叶华创办的青田中智物产贸易,签下每年350吨干青花椒的长期采购协议(20余吨平昌青花椒销往西班牙、意大利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帮助平昌销售额达2450余万元,带动28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并促成线上新零售巨头“百草味”与平昌达成合作,通过双创园每年定采购25吨青干花椒……

    “除了筹建青花椒交易市场,拓展销售渠道,青田还将累计近2000万帮扶资金用于平昌青花椒保底回购及初级青花椒加工点建设”,潘娅红称,这一做法,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园区前期业主的资金压力,实现全产业链扶持,而且能让老百姓得实惠。

     为最大程度发挥青田侨乡营销及渠道优势,青田还和平昌当地公司一起打造“青平裹”(青田-平昌扶贫优质农产品包裹,寓意青田平昌两地结出的累累硕果)农特产销售品牌,对平昌当地的朱氏腊肉、驷马豆瓣、巴山土鸡、魔芋粉等本土农产品进行改良、统一包装,搭上销售快车道,远销国内外和浙江市场。据统计,除了青花椒,目前已有近80个巴中、平昌农产品入驻青田侨乡农品城,每年通过“青平裹”带动地方农特产销售800余万。

     立足地方文化做拓展:她创新“政企合作”+“借牛还牛”模式,让得胜600年牛市重新焕发生机

     来自浙江的潘娅红深知,产业持续发展是群众脱贫的基础,而要让产业持续发展,必须让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紧密科学的结合。为此,在平昌走访中,潘娅红依照“因地制宜”的策略,特别注重当地原有产业的深耕和拓展,当发现平昌县得胜镇还有一座拥有600余年历史的肉牛交易市场时,一个“牛市复兴”的念头在潘娅红的脑海中浮现。

     平昌得胜牛市,自元朝兴起至今,曾是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市场最旺、声誉最好的第一大牛市。繁盛时期,重庆、陕西、贵州、上海等20多个省市客商来此交易,年成交量达30000头以上。当地百姓户均养牛达到了2-3头,常年有300多贩牛经纪人活跃在得胜镇境内。随着农业产业变迁,周边耕牛和肉牛养殖逐渐走低,牛市也逐渐走向没落。但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对牛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之农村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草料资源,以及肉牛本身的强大抗病能力,让肉牛养殖成为一个全新脱贫机遇。

     刚到平昌的不久,潘娅红召集平昌当地的浙江企业进行座谈,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向广大浙商同胞伸出橄榄枝,希望大家能在“千年牛市”上深耕拓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以及青田的牵线搭桥,当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九久畜牧养殖场与平昌县达成合作,对原牛市整体迁建,选址在平昌县得胜镇莲花村、马灵村,计划总投资1.21亿元,打造集肉牛交易市场、示范养殖基地、有机肥加工、屠宰与冷链、地方特色餐饮、现代农业观光等“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

    2019年,该公司投资3500余万元,新建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牛市交易市场、占地3000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基地和容纳1200头肉牛的待养圈舍,并配套完善了相关附属设施。当年投入使用后,市场一片火热,实现肉牛交易量近5万头。目前,该市场正在扩建28000平方米的标准肉牛养殖基地,可养殖肉牛3000头。根据规划,该公司还将在各村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以大户带小户方式,在得胜全镇发展肉牛7000头,带动周边乡镇养殖肉牛20000头,实现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牛集散地的目标。

     为了更好实现“扶贫输血变造血”,潘娅红积极筹措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开展项目实施,并联合当地政府实行政企合作,创新实施了“借牛还牛”双向托养模式, 即先期匹配70万元协作资金用于购买原始母牛,指定企业统一提供种牛、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给、统一回购,贫困户无偿养殖5年(即5年后,母牛归还公司,期间的所有小牛属于贫困户自己所有),同时,对于重病、重残或无条件养殖的农户,实行反向委托“借”给公司代养,贫困户每年也有1000元的补贴分成。按照目前市场价,每年养一头小黄牛可获得纯收入5000元,农户依托公司的技术指导,种植草料资源贩卖给公司,农户在原有基础上又可以增收3000元。

     今年,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项目拟再投入200万资金,在得胜镇宏图、莲花、三宝等3个村发展肉牛养殖基地3个,每个基地养殖肉牛100头,该项目落地后,将通过流转土地、务工、牧草种植、入股分红等方式,惠及当地218名贫困人口。据统计,该模式先后成功助推当地400余户贫困户、1400余人脱贫奔康。

     “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引入了市场理念,着力体现了“浙江经验、浙江元素”,并融合互补两县优势资源,通过联建园区、联动营商、联盟扶贫,创新探索出东西部扶贫协作新路子,全面提升了当地农特产品产业发展活力。”2019年,平昌县14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2.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16%降至0.07%,并高质量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在全省位列第一等次,省政府批准平昌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平昌县委县政府对青田扶贫干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青田县高度重视,精准发力,效果显著,予以充分肯定”,2019年,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对青田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作出充分肯定。同年,潘娅红也荣获“丽水市担当作为好干部”。

     虽然平昌已经脱贫摘帽,但潘娅红相信与平昌结缘播下的扶贫种子,在两地的深厚情谊精心呵护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福及两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