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天府园艺名匠”来当“农场主”帮助132人脱贫

2020-09-17 15:39:0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启龙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朱荣杰)走进四季花开、果药飘香、生态优美的巴州区大和乡朱垭村,让人心旷神怡。曾经偏远贫穷的小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新村。

    村民说,村里的变化与一个名叫陈昌志的人息息相关。

    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农工党员、优秀民营企业家、十大天府园艺名匠等荣誉称号的陈昌志,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朱垭村结缘,来到当地当了“农场主”,在他的帮助下,132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当时是一次支部组织生活来到朱垭村,最后决定来发展产业,带动当地父老乡亲脱贫致富。”9月5日,记者见到陈昌志时,他正顶着烈日忙活在田间地头,看着长势良好的花果和中药材,心里乐开了花。

    2016年,陈昌志在参加农工党四川省委直属支部组织生活中,了解到农工党四川省委挂包帮扶的贫困村——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朱垭,集体经济贫弱,农民人均收入低,仍有142名群众处于贫困境。

    “经济基础落后,大量撂荒的土地,贫困贫穷现象突出。”陈昌志告诉记者,考察活动中,他认为朱垭村适合发展农业产业。

    回到成都,经过思考他向党支部汇报到朱垭村投资发展产业的想法,随后背上行囊告别刚刚才两岁的儿子来到朱垭村。

    同年9月,陈昌志采集朱垭村土壤样本到成都农科院检测化验,随即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科院等专家来朱垭村实地考察后,在巴中市成立了“巴中市大水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简称:大水牛公司),确定公司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决心把朱垭村打造成四季花开、果药飘香、生态优美的文明新村。

    “大家能就地务工,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奔康目标。”为让村民早日甩掉穷帽子,早日过上好日子,为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树立好农工党员形象,在朱垭村的田间地头,时常能看到陈昌志的身影。

   “目前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有237户723人,其中长期务工贫困户84户。”陈昌志告诉记者。

     在产业发展中坚持贫困户优先原则,探索创新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增加贫困户、贫困村收入。为吸纳更多贫困户入股到公司来,陈昌志多次深入少数不了解情况的贫困户家中宣传政策,讲解公司运行模式,最终优先流转村内35户贫困户土地,并安排80多名村民到园区务工。

      “将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向成都、温江、绵阳、内江等地的朋友销售,帮助拓宽销售渠道。”陈昌志介绍,公司还与贫困户签订联合养蜂协议,养蜂的全部材料和技术工人由公司提供,山间地头补种蜜源植物的全部资金投入由公司承担,贫困户只需提供养蜂场地。

    截至目前,大水牛公司的的产业规模已经从最初的朱垭村,扩展到巴中市的2个区县,4个乡镇,11个村,共流转土地4035亩,村集体林地765亩;种植樱桃果树32万多株,种植姜黄、蒲公英、紫苏、陈艾、百合和桔梗等中药材3272亩,种植樱花、北美海棠、中国红枫、北美红枫、杜鹃和百合等观赏植物757亩;打造水果采摘园、中药材采收园两个、红枫景区一个。

    朱垭村村支部书记谯大兵介绍,大水牛公司还创新建立扶贫兜底机制,将企业每年利润的1%设为扶贫基金,用于帮扶村里失去劳动能力的特困户,2017年至今已发放基金5户10万元。

    截至目前,大水牛公司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创收1072万元,累计帮助脱贫132人,朱垭村于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巴中应当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以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陈昌志表示,告别大城市,扎根大巴山,既实现了自己为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的诺言,公司也实现了经营收益,将继续在大巴山做“农场主”做大做强“大水牛”公司。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