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紧抓产业和就业,富“口袋”又富“脑袋”

2020-10-21 17:26: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启龙

    巴中频道 马小米

    秋冬交替,巴州区曾口镇椿树村的柑橘产业园里,村民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正忙着为柑橘树喷洒农药,一派繁忙的景象。

    果树挂果,丰收在望,脱贫户蔡秀昌心里乐了:“以前每年都能收入一万多,今年肯定会更好。”

    与此同时,位于恩阳区的芦笋现代农业园区里,经历了春季收割100多吨芦笋的大丰收,村民们正忙着给这些“宝贝”进行管护。“平均每次来能拿60多块,去年我们支出的劳务费就有110多万元,产量好,村民收入也可观。” 该园区相关负责人李实告诉记者。

    增加群众收入是解决“两不愁”的硬杠子。近年来,巴中基于对市情的深度考量,紧紧扭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双向发力。

    在产业布局上坚持点面结合,面上以县为单位实施实施以市域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为主导,点上按照“村村有支柱产业、户户有发展项目”的思路,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到户“五园”经济,实现产业全覆盖。

    在就业方面将精准扶贫数字系统与人社系统“一库五名单”信息共享,将贫困群众就业意愿与用工需求精准对接,在全省率先推进“三位一体”就业扶贫模式,让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家庭都能找到合适岗位。创新“5221”信用评价体系,开发多种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小额信贷产品,并对产业发展良好贫困群众的进行“增量奖补”,让他们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人翁。

      “多亏了当年扶贫小额信贷的5万块钱,我才能成功搞上养殖产业。”回首过去,恩阳区花包村的回乡创业小伙苟建华十分感慨。

    截至目前,全市特色产业面积突破110万亩,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9.6万人,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 2013年的2416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70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13年的6137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2002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