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四个故事 见证他们的“四好”生活

http://www.scol.com.cn  (2017-09-15 09:30:46)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高启龙  

   过上

  好日子

  故事人物:汪学超 南充市南部县大堰乡纯阳山村贫困户

  产业园+小工程挣了“慢钱”挣“快钱”

  □本报记者 罗之飏

  “摘菇时大拇指和食指捏紧菇柄根部,先左右旋转再轻轻拔起,注意不要碰伤小菇蕾。”9月13日上午,南部县大堰乡纯阳山村半山腰的脱贫奔康产业园食用菌种植大棚里,贫困户汪学超一身短衣,头戴防尘面罩,正在向技术人员学习双孢菇采摘技术。

  汪学超不仅是这里的采摘工人,还是股东之一,每年在产业园打工加分红,能挣1万多元。

  去年7月中旬,南部县为村里引进食用菌加工企业四川森钛集团,吸纳全村27户贫困户入股,组建纯阳山村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建起脱贫奔康食用菌农民产业园。汪学超贷款5万元入了股。

  27名股东中,除了12户外出打工或无劳动力的只参与入股分红外,剩下15户有劳动力的,分红之外还能获得劳务收入。入股资金全部来自当地金融机构专门为贫困户产业发展提供的贷款。

  当地还探索建立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民群众+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的“五方联盟”产业发展机制,龙头企业和专合社进行利润兜底,入股贫困户购买产业保险,若受灾有保险买单,“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纯阳山村第一书记魏小洁介绍。

  2014年,南部县开始发展小买卖、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四小工程”,因户施策,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小商品零售业,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个见效快的致富项目。汪学超种了1亩多柑橘树,还养了4头猪和50多只小家禽,这几样每年能给他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据魏小洁介绍,在发展“四小工程”过程中,为了防止个别贫困户只要钱不做事,村里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充分利用贫困户房前屋后、耕地坡地等,并按照“党支部+业主+贫困户”的模式,逐渐连片发展起柑橘产业园、青脆李产业园和果桑产业园,既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部覆盖,也建立起全村脱贫致富稳定的产业基础。

  如今,脱贫奔康产业园和“四小工程”在南部县已遍地开花。

  该县还探索“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提供种苗、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平台销售”模式,帮助全县1.2万户贫困户发展水产和林下养殖,1800户贫困户发展果蔬种植,1600户贫困户发展土特产加工,建成小果园、小菜园、小林园等16.2万亩,脱贫奔康产业园和“四小工程”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