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通江银耳节开幕

2023-08-11 15:43:51来源:四川科技报编辑:殷鹏
手机访问

四川科技报记者 杨永忠

8月9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菌物学会、通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江县银耳协会主办的“创新驱动·振兴发展”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通江银耳节在巴中市通江县开幕。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天来以《通江银耳设施结构类型选择的思考》为题作了主旨演讲。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强,副市长何金虎出席开幕式。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蒙通过视频向大会致辞。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徐小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学会主席研究员谭琦,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良栋,县委书记李玉甫分别致辞。县委副书记、县长谭青松主持开幕仪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天泉、县政协主席王茂生、县委副书记刘小龙出席。

李玉甫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始终坚定银耳文化自信,按照“段木银耳强品牌,木屑银耳深加工”思路,以“三产融合”为路径,坚持园区引领、全链发展、科技赋能、品牌提质,全力打造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我们纳四海才俊、聚八方智慧,与多家权威院所、知名高校深度合作,推出食品饮料、医药保健、日用化妆和预制菜等百余种优质产品,百亿级产业集群破茧成蝶、展翅腾飞。

李玉表示,中国通江是世界银耳的发祥地,通江是红色的通江,通江也是绿色的通江,通江也是银色的通江,是中国的银耳之乡。他同时提岀了几点希望,一是希望树立动物植物菌物三物融合的大食物观,第二个就是希望利用我们有力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生态条件,建立好中国通江菌物资源种植资源库,第三个希望我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通银几号的银耳品种,第四个就是我很希望通过这次大会实现我们整个银耳产业的创新发展,第五个就是希望通江银耳在全产业链的延长上在深加工上做出我们独特的贡献,第六个就是我很希望我们注重文化建设,第七个就是希望我们银耳做大做强我们这张金色的名片。

格蕾格·西摩在致辞时代表国际蘑菇学会对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通江银耳节的盛大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银耳在中国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通江于19世纪初就开始用人工古法栽培银耳,堪称中国银耳人工栽培的发源地。近年来,通江银耳在菌种研究、栽培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此次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通江银耳节为种植户、科研人员、加工企业、贸易商以及其它行业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建立联系、共同探索发展之路的独特平台。

开幕式上,李玉院士向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授牌,授予“李玉院士团队通江银耳研究中心”。

开幕仪式后,参会嘉宾前往通江银耳陈河原生态种植核心区、通江银耳文创体验展示区和精深加工区参观,同时举行了“三物融合、三产联动”通江银耳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对话暨招商推介、签约仪式和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