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国工商银行生态养殖项目助推返乡创业青年致富

http://www.scol.com.cn  (2016-04-22 14:53:22)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尹勇  

    他们所在村落是巴中市重点贫困村,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的大战略中,当地乡党委、政府积极主动落实中央、省、市、县各级脱贫攻坚各项具体要求。

    时隔十多天后,何洪军返乡看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各级干部的倾情关怀和政策宣传、市级单位下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的真情帮扶和辛勤付出……这些都印证了妻子在电话中对何洪军所传达的那样,他主动向干部了解起了脱贫攻坚的政策。不久后,得知通江县巴山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巴山牧业)确定在村里建立生态养殖点后,他感觉到了本地重点企业加快贫困村发展的支持力度,看到了市场前景,凭借自己多年在外办企业的经验。“说干就干,干就要干出个明堂来”。这是何洪军作为专业合作社的代表在与巴山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贫困户签订协议时现场作出的承诺,毅然决定了要和妻子留在本村发展巴山土猪养殖。

    众手齐扶持,拓宽贫困家庭致富路

    “让这对创业夫妇更有信心做好带头人的还有“五个1+1”帮扶机制,县委、县政府为加大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求每个贫困村至少1名挂联领导、至少1个帮扶单位、1个驻村工作组、1名驻村“第一书记”、1名驻村农业科技员;每个贫困户至少1名结对帮扶责任人。”文胜乡党委书记语重心长谈到,有了这样的帮扶机制,在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为年轻创业夫妇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按照“支部+工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保险+贫困户”的“5+1”养殖模式,最终将专业合作社、公司、贫困农户三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有了企业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合作社负责巴山土猪的养殖和产业培育的带动,贫困户依托政府对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政策向专业合作社入股,有了一个三方共赢的发展模式。

    从贫困村的规划设计、引进企业进驻、专业合作社成立、贫困扶贫授信评级、养殖前的技术培训、防疫检疫的主动服务……让何洪军夫妇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各级领导、帮扶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取得的效果,让他们带领全村百姓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

    何洪军夫妇被领导干部、人民群众的真心关怀和帮助所感动,拿出仅有一点积蓄,在乡党委政府、村支两委、村民的大支持下,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建成了500平方米的圈舍、配套的蓄水池、储存室、防疫检验室和青饲料种植基地,……。

    “有全球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鼎力支持,我一定要主动担责,降低贫困农户的养殖风险。”何红军说。随后,他积极向乡党委政府、村支两委、贫困代表等说出自己的想法:“首批100头巴山土猪由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无劳动力贫困户以工行免费提供的每户4头仔猪入股,专业合作社负责整个养殖和管理,出栏时巴山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保底价收购,贫困户每年得到300元利润分红。”大家看到他信心满满,最后同意了他的想法。

    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联动机制,作为带头人的何洪军夫妇倍感责任巨大。从首批仔猪入驻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像以前在外当小老板那样悠闲自得,把时间和精力全投放在了这份事业上。

    “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成规模化的养殖过,并且现在为了保证品质,配料要按时按量,每天三顿准时喂养、早晚两次定时进行圈舍冲洗、青饲料的采摘和粉碎、定时的检测防疫……”李素娥谈到现在每天所干的事,总会那样滔滔不绝,话语间透露一份对现有生活的满足。

    听驻村农技员讲,“首批入驻的仔猪,由于当时气温较低,除开每天对圈舍铺稻草外,还得用木材生火升温……”那段时间何洪军的一只手受伤了,基本上都是李素娥一个人在照顾那些仔猪,直到现在,所入驻的猪没有出现过1头死亡。

    每天两夫妇都围着专业合作社的事忙到很晚,孩子基本上都是年迈的母亲在照顾,睡觉前总还要去圈舍转转,这样总能睡得更踏实一些。

    产业摇钱树,助推生态养殖万户春

    首批养殖以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让无劳动力贫困户以工行免费提供的每户4头仔猪入股,按每年300元利润给予无劳动力贫困户分红,现已初见成效。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