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李尚银就是首批进行收益分配的农户,他是一个60多岁的独居老人,无劳动能力,专业合作社为他代养了4头猪,出栏后专业合作社给予了300元的利润分红。”河红军夫妇说。
“集中养殖让贫困户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后,调动了其他非贫困户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找到合作社,要求也通过投资进行利润分配。”谭坪村支部书记高兴的说。“有了产业的带动,我们村的贫困农户按期脱贫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谭坪村村主任坚定的说。
何洪军夫妇得知有更多的农户要加入专业合作社,由于圈舍规模局限的问题,让他们既高兴又犯愁,现在群众主动找上门来,自己却又没能力满足群众的意愿。其实夫妇二人心里都清楚,谁不想把规模扩大,谁不想让产业发展到每户群众都参与进来?就在此时,县级挂联领导和驻村工作组解决了他为之犯愁的问题。通过多方协调和支持,帮扶单位将谭坪村纳入了本系统的“四级联动帮扶体系”,进一步加大了帮扶力度和项目支持,扩大现有专业合作社的规模。
与此同时,何红军夫妇不断探索养殖模式,由集中养殖变为集中养殖加分散养殖相结合,分散养殖和集中养殖统一由专业合作社负责猪的发放和回购工作,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所有养殖户按合作社分配的数量和投入比例进行产值分配。
非贫困户李伯银一家6口人,儿子儿媳都在家务农,现在也能搞分散养殖,他感叹道“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搞巴山土猪养殖,现在有效益,我家里有劳动力,现在也可以搞分散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平时还帮我们管理,这样我们也可以以这个项目增加收入,再也不用平时四处打散工了。”按照他的计划,如果全年养猪出栏2次,每次出栏3头,这样也能增加近2000元的收入。
集中养殖加分散养殖为专业合作社扩大生态养殖规模找到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路径,为培育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府主导、部门帮扶、企业扶持、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形成了一个整体联动机制,为实现贫困户如期脱贫致富、壮大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
据悉,全村90%的贫困户已通过专业合作社进行集中养殖,非贫困户目前已有20余户与专业合作社达成分散养殖的意向性协议。同时,全村的500亩核桃产业、生态鸡养殖产业也初具规模、中药材产业和有机蔬菜产业前期规划已经完成……
如今的谭坪村,以何洪军夫妇带头发展的生态养殖产业,已迈出了“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的“关键一步”。我们坚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谭坪村的生态养殖一定会让群众走出一条脱贫奔康的致富之路……
据悉,中国工商银行生态养殖项目分阶段实施,到2020年,该项目将覆盖5000余个贫困户,预计实现20000余人精准脱贫致富。